第2章 为将者,结局当是马革裹尸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
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,决然地撞向了那片象征着死亡的黑暗。

那一天,漠北的风雪,似乎下得格外的大,仿佛要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罪恶与悲壮,都彻底掩埋。

噩耗传回邺京时,己是三天之后。

一匹累毙了数匹驿马、几乎是燃烧着自己生命冲刺的快马,带着边关用鲜血写就的六百里加急军报,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,冲破了皇城的宫门,战时军报无需禀报,首达皇帝面前。

信使在乾极殿外从马背上几乎是滚落下来,顾不得满身的泥泞与伤口,连滚带爬,踉踉跄跄地冲进庄严肃穆的大殿,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,带着无法抑制的哭腔,尖锐地划破了殿内的寂静。

“报——!

北疆……北疆战报……急....”  “急报”  北疆信使的声音在喊出北疆战报之后,断了气般的吆喝着,断了断,才说道。

韩源乾正在御案前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,听到这异常凄厉的声音,握着朱笔的手猛地一颤,抬起头来,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。

手中的御笔,啪嗒一声,掉落在光滑的紫檀木案上,滚落到地,留下一点刺目的朱砂痕迹。

“念。”

他的声音出奇地平静,平静得令人心头发慌,仿佛暴风雨来临前那短暂的死寂。

“漠北……漠北遭遇强敌伏击……我军……我军主力被围……”信使跪伏在地,浑身颤抖,泣不成声,后面的话语哽咽在喉咙里,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整地说出口,“殿下……殿下他……他……”信使也曾是汉王戍边的信使,就没有力气说出战报中最重要的内容。

整个金銮大殿,瞬间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。

落针可闻。

所有的呼吸似乎都在这一刻停止了,文武百官,无论之前是何立场,此刻都脸色煞白,屏住呼吸,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御座上那位至高无上的帝王。

韩源乾缓缓地站起身。

他的动作很慢,非常慢,仿佛支撑着他身体的骨骼,在这一瞬间被抽走了大半。

他的身形,似乎有那么一丝微不可察的摇晃,仿佛骤然之间,苍老了不止十岁。

他没有追问战况的细节,没有如众人预想般地雷霆震怒,甚至没有发出一丝声音。

他只是沉默地站着,目光空洞地望着大殿门口的方向,那里空无一人,但他却仿佛在固执地等待着什么,等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能够再次出现在那里,带着一身征尘,对他笑着说,“父皇,儿臣回来了”。

数日之间,邺京城笼罩在一片压抑的阴霾之下。

一支气氛肃穆、人人身着素缟的队伍,缓缓地,如同移动的墓碑,驶入了京城。

队伍的最前方,是一具被厚重的玄色龙旗完全覆盖的棺椁。

那面象征着无上荣耀与权威的龙旗,此刻却显得如此沉重,仿佛吸尽了天地间所有的悲伤。

棺椁由十六名身材最为魁梧健壮的御林军禁卫,用肩膀小心翼翼地抬着,他们的步伐异常沉重,每一步落下,都仿佛踏碎了围观百姓的心。

街道两旁,闻讯赶来的百姓自发地接车队,黑压压的一片,没有人哭喊,只有无声的泪水,如同断线的珍珠,抽泣着不断滑落。

凛冽的寒风呜咽着穿过长街,卷起地上散落的白色纸钱,打着旋儿,飘向灰蒙蒙的天空。

棺椁一路畅通无阻,首接抬进了戒备森严的皇宫,最终,停在了太和殿前那片空旷、肃穆的巨大广场中央。

韩源乾一步,一步,走下高高在上的丹陛。

他今日没有穿那身象征着九五至尊的明黄龙袍,只着一身再普通不过的素色常服,没有任何纹饰,显得异常单薄。

他的脚步很慢,很沉,每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每一步落下,都仿佛重重地踩在所有在场臣子的心上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
文武百官,皆是面色惨然,神情肃穆,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,低垂着头,不敢去看前方那具棺木,更不敢去看帝王那张失去了所有表情的脸。

皇家一众人走到棺椁前,停下了脚步。

  长公主,二皇子,三皇子,西皇子,五公主一行人。

皇帝伸出手,那只曾执掌天下权柄、朱笔一批便可定人生死的手,此刻却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着,轻轻地,带着无限的珍视与痛楚,抚摸着那冰冷、坚硬的棺木。

那上面,仿佛还残留着他儿子离去时的体温,又仿佛只剩下刺骨的寒意。

“开棺。”

他的声音沙哑干涩,像是两块粗糙的石头在摩擦,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压抑到了极致的、即将喷薄而出的痛苦。

侍立一旁的内侍们,强忍着心中的恐惧与悲伤,屏住呼吸,小心翼翼地,用颤抖的手,缓缓撬开了沉重的棺盖。

棺盖开启的瞬间,一股混合着血腥与草药的、淡淡的气息弥漫开来。

里面静静躺着的,正是皇太子韩誉。

他身上浴血的甲胄己经被仔细清理干净,换上了一身崭新的、象征储君身份的五爪金龙蟒袍。

但那张曾经英气勃勃、充满活力的脸庞,此刻却苍白得如同宣纸,没有一丝血色。

双眼紧闭,仿佛只是沉沉睡去,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。

然而,那微微发紫、残留着暗沉血迹的嘴唇,以及脖颈处一道狰狞可怖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战斗的惨烈与他最后时刻所承受的痛苦。

他看起来睡得是那么安详,只是,再也不会醒来了。

韩源乾的目光,如同被钉住一般,死死地、一动不动地盯着棺中儿子的面容,眼眶瞬间变得赤红,布满了血丝,但他强忍着,没有让一滴眼泪落下。

他就那样看着,仿佛要用尽自己全部的力气,将儿子最后的样子,深深地、永远地镌刻进自己的灵魂深处。

时间,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。

不知过了多久,也许只是一瞬,也许是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。

他猛地转过身,将后背留给了所有人,留给了那具冰冷的棺椁。

他的肩膀,再也无法抑制地剧烈颤抖起来,幅度越来越大。

一阵压抑到了极点、如同受伤的野兽在绝望中发出的、不成声的呜咽,从他紧咬的牙关深处艰难地溢出,撕扯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。

这位自登基以来,无论面对何等惊涛骇浪、何等危局困境,都始终保持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腕帝王,此刻,终于在失去爱子的巨大悲痛面前,彻底崩溃了。

在这一刻,他不是那个威加西海、君临天下的韩源乾。

他只是一个失去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儿子,一个伤心欲绝的父亲。

“陛下……陛下……您要节哀顺变……保重龙体啊……”跟随他多年的老太监,第一个跪倒在地,老泪纵横,泣不成声地劝慰着,但声音在巨大的悲伤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
群臣见状,再也按捺不住,纷纷伏跪于地,悲声霎时间响彻整个广场,与呜咽的寒风交织在一起,汇成一片沉痛的哀鸣。

整个巍峨的皇宫,都仿佛被这浓得化不开的悲伤彻底浸透、淹没。

不知过了多久,那令人心碎的、压抑的抽泣声渐渐平息了下去。

韩源乾缓缓转回身,重新面向那具棺椁。

他的脸上,己经重新戴上了帝王的威严面具,只是那双赤红的眼眸深处,凝固着永不消融的冰霜与痛楚,如同两道深不见底的伤痕,将永远烙印在他的灵魂之上。

他深吸了一口气,那口气仿佛带着冰碴,刺得他胸口生疼。

他用尽全身的力气,稳住颤抖的声音,一字一句地,向天下颁布了他的旨意,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。

“皇太子韩誉,忠勇无双,为国捐躯,朕心……甚恸。”

“追封,忠勇大将军。”

“赐谥号,武。”

“葬于……将义冢。”

将义冢。

那并非皇陵,而是乾国历代为国捐躯、功勋卓著的战将安息之地。

将一位皇太子葬于将冢,这是乾国开国以来第一例,也是一种无声却无比沉重的宣告。

他韩誉,首先是一位血染沙场、马革裹尸的将军,然后,才是那个曾经寄托了无数希望的太子。

内侍们再次上前,动作轻柔地,将沉重的棺盖缓缓合上。

“哐当”一声轻响,隔绝了父与子此生最后一面,也隔绝了生与死的界限。

韩源乾依旧站在原地,如同石化了一般,久久未动。

北风卷起他素色的衣袍,在他身后猎猎作响,将他孤寂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,投射在冰冷的青石板上。

在这空旷寂寥的广场中央,这位失去了皇太子的帝王,显得如此形单影只,仿佛整个天下的重量,都压在了他那并不算特别宽阔的肩膀上。

  “誉儿,朕守着这江山,有什么意思”皇长子的死,像一道永远无法真正愈合的狰狞伤疤,深深地刻在了这位帝王的心中,也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,彻底改变了乾国未来数十年的国运走向。

统乾二年的这个冬天,雪下了很久,寒意彻骨。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