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雪地商机2008年的冬天,北方小城的雪下得特别大,
鹅毛似的雪花落在晓棠的羊角辫上,很快融化成水,顺着脸颊往下淌,冻得她耳朵通红。
她攥着手里皱巴巴的五块钱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,站在镇中学门口的寒风里,
呼出的白气裹着哈喇子,在嘴边凝成一层薄霜。书包里装着十只塑料外壳的小手电,
每只进价三块五,是她攒了三个月的早餐钱——每天早上妈妈给的两块钱,
她只花五毛买个馒头,剩下的都塞进床底的铁盒子里。前一天晚上,县医院的病房里,
妈妈赵兰拉着她的手,手背因为长期吃降压药和止痛药,布满了细小的红斑,
指节也有些变形。“晓棠,下周的住院费还差三百,
要不……你这学期的学费先跟老师说缓一缓?”赵兰的声音很轻,像窗外飘着的雪,
“等妈妈好点了,就去菜市场摆摊,咱们再补上。”晓棠咬着唇没说话,
只是把妈妈的手往被子里塞了塞——被子上有个破洞,露出里面泛黄的棉絮。
她心里已经打定主意:妈妈不能停药,她也不能不上学。那天放学,
晓棠背着书包走在雪地里,听见前面班里的李明正对着同桌抱怨:“晚上在家复习,
我爸嫌费电,只让开 15瓦的台灯,眼睛疼得慌,要是有个小手电就好了,
能揣在口袋里躲着看。”这句话像一道光,突然照亮了晓棠的心思。她想起镇上的批发市场,
入口第三家摊位就卖这种迷你手电,个头只有拳头大,正好能塞进校服口袋。第二天一早,
晓棠没吃早餐,揣着铁盒子里攒的五十块钱,踩着雪往公交站走。公交站的牌子上积了雪,
她用袖子擦了擦,确认是去批发市场的线路才敢上车。司机师傅见她是个小孩,还背着书包,
问她:“丫头,这么早去批发市场干啥?”晓棠攥着口袋里的钱,小声说:“买东西,
给妈妈凑医药费。”司机师傅愣了愣,没再问,到站时还特意提醒她:“雪天路滑,慢点走。
”批发市场里又冷又暗,货架上堆着各种日用品,晓棠找到那家卖手电的摊位,
老板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人,正坐在小马扎上抽烟。“叔叔,这个手电怎么卖?
”晓棠指着货架上的塑料手电问。老板瞥了她一眼,吐出个烟圈:“四块五一只,少了不卖。
”晓棠攥着钱,手心全是汗,想起妈妈在病房里咳嗽的样子,咬了咬牙说:“叔叔,
我拿十只,三块五一只行不行?要是卖得好,我下次还来,我同学都需要这个手电复习。
”她学着菜市场里妈妈砍价的样子,腰杆挺得笔直,眼神里带着一股不属于十岁孩子的坚定。
老板愣了愣,看着她冻得通红的脸,最后把烟摁灭在烟灰缸里:“行,丫头,算你厉害,
十只三十五,给你装起来。”可卖货没那么容易。第一天,
晓棠抱着书包在学校门口的雪地里蹲了两个小时,路过的同学要么好奇地凑过来看一眼,
要么笑着说“晓棠你怎么当小贩了”。风刮在脸上像刀子,她的脚冻得发麻,
只能不停地跺脚。直到晚自习结束,李明背着书包走出来,晓棠才鼓起勇气站起来,
拦住他:“李明,你不是想要手电吗?我这有,三块五一只,比商店便宜一块钱。
”李明皱了皱眉,伸手拿起一只手电,捏了捏塑料外壳:“你这手电质量行不行啊?
别用两天就坏了,我妈该说我乱花钱了。”晓棠立刻说:“我给你试三天,要是坏了,
我退你钱,还赔你一只新的。”她知道,卖东西最重要的是让别人放心,就像妈妈卖白菜时,
总会让顾客先捏捏叶子,看看新不新鲜。李明半信半疑地买了一只,付了钱就走了。
晓棠攥着那三块五,心里像揣了个暖炉,脚好像也不那么冻了。第三天早上,
李明不仅自己来了,还带了三个同学,手里拿着那只手电:“晓棠,你这手电真好用,
晚上躲在被窝里都能看书,我们每人要一只。”那天,晓棠卖出去四只手电,赚了四块钱。
她揣着钱,一路跑到医院,给妈妈买了一袋苹果——苹果是最便宜的那种,表皮有点皱,
但晓棠觉得,妈妈肯定会喜欢。赵兰拿着苹果,眼泪掉在苹果上,
顺着果皮滑下来:“我的晓棠长大了,知道疼妈妈了。”从那以后,
晓棠的卖货生涯就开始了。考试前,她知道同学们要熬夜复习,就多进些手电,
还在手电上贴卡通贴纸——她特意去文具店买了最便宜的贴纸,
女生喜欢粉色的 Kitty猫,男生喜欢蓝色的奥特曼,销量比之前翻了一倍;考试后,
同学们有了零花钱,她就进游戏卡,知道男生喜欢《赛尔号》,女生喜欢《奥比岛》,
她把游戏卡按性别分类,放在不同的小盒子里,不用多说话,
同学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主动问价;发成绩时,她进涂改液,知道老师不让用修正带,
涂改液成了“刚需”,她还特意进了无味的——有一次听到女生说“涂改液太刺鼻,
闻着头疼”,她就记在心里,下次进货时专门挑了无味款。夏天的时候,
晓棠推着妈妈用旧自行车改造的小推车卖冰糕。小推车上盖着厚厚的棉被,
是妈妈从家里翻出来的旧棉被,晓棠在里面铺了一层塑料布,防止冰糕化掉的水流出来。
她知道操场旁边的树荫下最凉快,同学们上完体育课都爱去那里买水,
就天天推着小推车蹲在那里。有一次,一个穿运动服的男生买了一支绿豆冰糕,
咬了一口说:“太凉了,要是有辣的东西配着就好了。”晓棠记在心里,
第二天就从家里带了一包辣条,用小袋子分成一份份,买冰糕就送一小份辣条。
没想到特别受欢迎,那天的冰糕卖得比平时多一半,男生们都说“冰糕配辣条,
越吃越上瘾”。冬天的时候,晓棠煮奶茶卖。配方是妈妈教她的:红茶用家里喝剩下的碎茶,
牛奶是从菜市场订的鲜牛奶,再加上几颗红枣和冰糖,放在煤炉上慢慢煮。每天早上五点,
晓棠就起床煮奶茶,煮好后装在保温桶里,带到学校门口卖。她知道女生喜欢甜一点的,
就多放一勺糖,男生喜欢喝不那么甜的,就少放糖。有一次,班里的张雪来买奶茶,
眼睛红红的,说“妈妈生病了,想喝热的东西”,晓棠给她盛奶茶时,特意多放了两颗红枣,
还没收钱:“张雪,这杯我请你,你妈妈会好起来的。”张雪后来带了好多同学来买奶茶,
还跟晓棠说“你煮的奶茶比商店里的好喝,有家里的味道”。晓棠的卖货技巧,
都是在这些小事里慢慢积累的——她知道,卖东西不是只卖商品,是卖“别人需要的东西”。
她不用多说话,只要观察顾客的表情、听他们说的话,就能知道该推荐什么。
比如看到女生盯着 Kitty猫贴纸的手电看,
她就递过去;听到男生说“游戏卡太贵了”,她就说“买两张送一张小贴纸”。
所以“光点头摇头就能把东西卖出去”,不是吹牛,是她摸透了人心,也摸透了生存的不易。
第二章:职场的“门槛”——厨子专业的尴尬2020年,晓棠 22岁,
从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烹饪专业毕业。妈妈赵兰的病好了很多,
但还需要定期吃降压药和止痛药,每个月的药费就要三百多。晓棠不想再摆摊,
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,她投了很多简历,大多石沉大海——要么嫌弃她学历低,
要么觉得她专业不对口。直到千汇传媒的市场部给她发了面试通知,
晓棠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,特意让妈妈陪她去商场买了件新衬衫,浅蓝色的,
领口有个小小的蝴蝶结,花了妈妈半个月的药费。面试那天,晓棠紧张得手心冒汗,
站在千汇传媒的写字楼前,看着玻璃幕墙上自己的倒影,深吸了一口气才走进去。
面试官是市场部的周明经理,三十多岁,戴着金边眼镜,还有一个看起来很干练的女生,
后来晓棠知道,她叫苏晴,是名牌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,还在国外留过学,
已经在公司工作两年了。周明翻着晓棠的简历,皱了皱眉:“晓棠,
你为什么想应聘市场部助理?你的专业是烹饪,和市场不太相关,
你觉得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吗?”晓棠攥着衬衫的衣角,指甲都快嵌进肉里,
认真地说:“周经理,我从十岁就开始卖货,卖过手电、游戏卡、冰糕和奶茶,
我知道怎么找顾客的需求,怎么把东西卖出去。虽然我专业不对口,但我能做事,我不怕累。
”苏晴坐在旁边,手里拿着一支钢笔,轻轻敲着桌面,
嘴角带着一丝嘲讽:“卖冰糕和做市场能一样吗?我们面对的是大客户,不是中学生,
需要专业的知识,比如数据分析、品牌定位、用户画像,这些你懂吗?”晓棠愣了愣,
她确实不懂这些专业术语,她只知道,不管卖手电还是卖奶茶,
核心都是“知道别人想要什么”。她张了张嘴,想反驳,却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能低着头。
最后,周明还是录用了晓棠,因为市场部正好缺一个打杂的助理,
而晓棠的工资要求不高——每个月三千五,比苏晴的工资少一半。但晓棠知道,她能留下来,
更多是因为周明说的那句“我们偶尔需要做线下推广,或许你的摆摊经验能用得上”。
入职第一天,晓棠就感受到了“学历差距”带来的尴尬。市场部有五个人,除了晓棠,
都是本科以上学历,苏晴更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,工位上摆着英国大学的水晶奖杯。
中午吃饭的时候,大家围在茶水间聊天,苏晴拿着手机,
展示她在国外拍的照片:“我在伦敦的时候,经常去米其林餐厅吃饭,那里的牛排配红酒,
味道绝了。”然后她突然看向晓棠:“晓棠,你们学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烹饪课啊?
比如怎么做牛排,配什么红酒?”周围的同事都笑了,晓棠知道苏晴在嘲讽她的专业,
她端着手里的盒饭,里面是妈妈早上给她装的红烧肉和米饭,平静地说:“我们学做红烧肉,
妈妈说红烧肉配米饭特别香。就像我卖奶茶的时候,知道热奶茶配烤红薯好吃,
不一定非要配红酒,适合大家口味的才最好。”同事们的笑声停了下来,苏晴的脸有点红,
端着咖啡转身走了。接下来的日子,
晓棠干的都是打杂的活——打印文件、整理客户资料、给同事订外卖、打扫茶水间。
苏晴总是把最麻烦的活交给她,比如整理几十份客户资料,还要求按行业分类,
错一个就要重新来。有一次,晓棠不小心把一份房地产客户的资料放错了文件夹,
苏晴当着所有人的面,把资料摔在晓棠的工位上: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
果然是没读过大学的,理解能力就是差。我们公司招你来,是让你做事的,不是让你添乱的。
”晓棠没反驳,只是蹲下来,把散落的资料一张张捡起来,重新整理。
她想起小时候卖手电时,李明说她的手电质量差,她没有吵架,
而是用“试三天”的方式证明自己。现在,她也想这样——用做事证明自己,不是用嘴辩解。
那天晚上,晓棠在公司加班到八点,把所有客户资料重新核对了一遍,确保没有错漏,
才背着书包回家。有一次,公司做线下推广,在商场里卖动漫周边产品。周明让苏晴负责,
苏晴做了详细的计划:设计了精美的宣传册,准备了扫码送小礼品的活动,
还特意穿了动漫角色的 cos服。可推广了一上午,没卖出多少,
顾客要么扫码领了礼品就走,要么看了宣传册就摇头说“太贵了”。苏晴急得满头大汗,
对着同事发脾气:“你们怎么回事?都不会主动推销吗?”周明也急了,
正好看到在旁边帮忙递宣传册的晓棠,说:“晓棠,你也来帮忙想想办法,
看看怎么能多卖点。”晓棠没按苏晴的计划来,她在商场里逛了一圈,
发现来这里的大多是带孩子的家长,孩子们看到鲜艳的东西就走不动道。她回到推广摊位,
把周边产品里的卡通钥匙扣拿出来,放在最显眼的展示架上,
然后走到一个带小孩的妈妈面前,笑着说:“阿姨,这个钥匙扣可以挂在小朋友的书包上,
上面的卡通人物是小朋友喜欢的奥特曼,买一个钥匙扣,还能送一张卡通贴纸,
小朋友肯定喜欢。”那个妈妈看了看孩子,孩子正拉着钥匙扣不肯放手,笑着说:“行,
给我拿一个,再给我看看有没有其他适合小朋友的。”晓棠趁机推荐了卡通徽章和小玩偶,
一下子卖出去五件。苏晴看到了,脸色很难看,走到周明身边说:“周经理,
这都是小打小闹,不是专业的推广方式,根本体现不出我们公司的水平。”晓棠没说话,
只是继续观察顾客,下午的时候,她发现年轻情侣喜欢情侣款的周边,
就把情侣钥匙扣和情侣徽章摆在一起,还推出“买情侣款打九折”的活动,
那天的销量比苏晴计划的多了一倍。周明拍了拍晓棠的肩:“晓棠,不错,有点想法,
很懂顾客的心思。”可苏晴却在背后跟同事说:“不过是运气好,卖小玩意儿的本事,
登不上大雅之堂,真遇到大客户,她肯定不行。”晓棠听到了,却没放在心上——她知道,
她要走的路,还很长,需要用更多的事证明自己。
第三章:硬骨头任务——陪“难搞”的陈建2021年夏天,
千汇传媒接到一个重要的合作意向——和陈氏集团合作推广新的酒水品牌。
陈氏集团的负责人叫陈建,是业内出了名的“难搞”。据说,他酒量大得惊人,
喝红酒能一次喝两瓶,口味还特别挑,之前有三家传媒公司因为推荐的酒不合他的意,
合作都黄了。有一次,一家公司的经理为了讨好他,特意空运了法国波尔多的红酒,
结果陈建尝了一口就说“太涩,像喝中药”,当场就把合作谈崩了。
周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苏晴,让晓棠当助手,负责准备资料和订餐厅。苏晴特别得意,
在部门会议上拿着一份厚厚的方案说:“我已经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,
推荐三款法国进口的红酒,都是波尔多产区的,价格在五千到一万之间,有档次,
符合陈总的身份。”她特意看了晓棠一眼,“到时候晓棠负责端茶倒水就行,别乱说话,
免得说错话让陈总不高兴,给公司丢脸。”晓棠没反驳,
只是默默记下来——她卖游戏卡的时候,知道不能只推荐贵的,要推荐顾客喜欢的。
比如有个同学想买《赛尔号》的卡,虽然贵的卡稀有角色多,但那个同学只有十块钱,
重生求婚夜我和情敌手撕冲喜骗局(安柯顾言)好看的完结小说_完本小说重生求婚夜我和情敌手撕冲喜骗局安柯顾言
军训后,舍友迷上了水蛭美白张玉宁柳袅袅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小说军训后,舍友迷上了水蛭美白张玉宁柳袅袅
老公隐瞒二婚史,婆婆扔我浸猪笼(引楠黄引楠)最新热门小说_完结小说老公隐瞒二婚史,婆婆扔我浸猪笼(引楠黄引楠)
明月再无归容翊尘秦观澜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明月再无归热门小说
瘫痪丈夫请护工后,我选择离婚思齐刘思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瘫痪丈夫请护工后,我选择离婚全文免费在线阅读
室友誓当扶哥魔,培养我们当德华(德华段楠)免费小说完结版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室友誓当扶哥魔,培养我们当德华德华段楠
给小青梅出气,老公把我扔无人岛李玉刘杰最新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给小青梅出气,老公把我扔无人岛(李玉刘杰)
星子沉江无处寻林清雅顾熙钧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星子沉江无处寻全集免费阅读